
搭起企業與社福橋梁,創造共好合作契機
文/小善共益團隊
隨著ESG(環境、社會與公司治理)成為全球企業營運的核心議題之一,社會公益早已不只是捐助與慈善的代名詞,而是企業永續發展與品牌價值的重要指標。在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中,企業的角色早已不限於經濟產值的創造者,更是社會正向改變的推動者。投入公益不再是額外負擔,而是形塑品牌價值、提升員工向心力、增進利害關係人信任的關鍵行動。
秉持著「讓小善匯聚大愛」的信念,小善共益協會致力於串聯企業與社福,於二〇二五年四月舉辦今年度首場企業與社福交流活動「小善共益晚宴」,成功串聯共近百人的企業代表與社福團體,搭建參與支持社會公益的平台。
將公益轉化為共益:企業與社福的雙贏合作模式
傳統公益投入,經常是單向的捐贈給予,然而在現今強調永續與影響力的時代,「共益」成為更具延續性的合作模式。小善共益協會以此概念為核心驅力,長年致力於媒合社福團體與具善心理念的企業主,推動從短期捐助轉為長期夥伴關係。
小善共益晚宴便是具體實踐的縮影——以「聚集企業小善心,共創社會大美好」為題,交流活動強調企業對社福關注議題的了解、連結與共好,讓企業不僅是資源的提供者,更是改變的共同推動者。
面對面交流,促成實質合作契機
本次晚宴,由善心企業家擔任桌長,邀請同樣支持公益的企業好友共襄盛舉,並推薦共9家社福團體參與交流,關注的服務議題含括:身障、自閉兒、脆家兒少、安寧療護、新住民及低收弱勢等項目。
在各桌的交流開始前,企業桌長與其推薦的社福夥伴一同上台,進行簡短精準的三分鐘簡報,介紹其服務宗旨、投入成果,及當前面臨的挑戰和資源需求,讓全場嘉賓認識每家社福投入的議題與現況。
晚宴以「世界咖啡館」形式設計的五輪換桌交流環節,創造面對面深入互動的機會。小善共益協會也將社福服務對象與資源需求,彙整為A5尺寸的介紹手冊,在每輪15分鐘的交流與對話中,讓參與者更深入了解各社福單位的實際運作現況與理念。種下未來雙方長期合作的種子。


在交流現場設置的社福展示桌,由各社福用心佈置介紹其服務內容與機構自製之產品,更增進企業對社福議題的認識。
連結公益資源,實踐共益影響力
本次交流成功媒合社福捐款資源,更有企業捐贈實體物資、機具,或以專案合作、技能支持等多元形式的善心支持。這些善意不僅實質改善社福單位的營運條件,更展現企業在公益實踐上的溫暖實力。
透過小善共益協會所搭建的平台,企業能精準對接社福團體的實際需求,建構更多的理解與信任,減少資源錯置,使合作不再只是一次性的捐贈,而是著眼於長期的共創價值的合作,不但有助於企業履行社會責任,更能累積無形的永續資產。

晚宴媒合案例分享:
科技企業攜手基金會,職涯分享結合AI,啟發原鄉孩子夢想藍圖
「在資源相對匱乏的原住民偏鄉地區,學齡孩童對職業的認知往往停留在日常可見的範疇。」在二〇二四年八月的小善共益晚宴交流過程中,邁達特數位楊碩祐人資長與天主教單國璽社福基金會,討論到原鄉學童的學習及職涯發展議題,期能結合邁達特的「數位」核心強項提供支持與資源,發揮企業影響力。
邁達特先透過「愛心電腦捐贈計畫」,捐贈狀況良好的二手筆電給社福團體、學校,楊人資長也希望企業善心不僅限於數位硬體再利用,更能擴及到「數位教育」的推展。除了已參與針對大學生的STP種子人才培訓計畫,邁達特期望進一步將數位教育推展至國、中小學生。邁達特與單國璽基金會合作「活出愛-小小職人」計畫,走入屏東縣泰武鄉萬安國小,希望透過企業職員的引導和分享,引發孩童對於探索未來的熱情。
參與「小小職人」活動的學童,有些來自隔代教養、經濟弱勢家庭,為打開孩子們對職業的想像,邁達特團隊以「人工智慧(AI)」為主題設計職涯啟蒙課程。首先以Kahoot遊戲化平台活絡課堂氣氛,透過圖片、音效與影像,讓孩子辨識哪些內容是AI生成,激發學習興趣。接著進行AI基礎應用介紹,從影像辨識、語音辨識等實例出發,讓學童透過遊戲了解AI的學習過程,感受科技的樂趣與多元可能性。
帶領活動的邁達特職員,也以自身的求學歷程與興趣發展為例,引導思考不同職涯的可能性。團隊也運用AI工具,讓孩子們將自己的照片與夢想職業結合,創作出個人化的「理想職業形象圖」,鼓勵學童探索自我、勇敢作夢,拓展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職涯。萬安國小師生亦回饋本次活動讓學童拓展眼界,啟發原鄉孩子對多元職業的想像,深深感謝邁達特團隊與單國璽基金會的投入。

「小善共益」核心理念,不在於投入資源的多寡,而在於人人參與、點點連結。企業無需待所有條件完備再投入公益,從一次晚宴的互動鼓勵、一份物資的捐助、一項專業資源的分享開始,每一份行動都可能成為創造社會正向影響力的起點。誠摯邀請企業主或經理人,一起成為「共益行動」的推手。在ESG成為企業新標準的今日,不僅為股東創造價值,更為社會播種希望、傳遞溫暖。

手冊封面&手冊Qrcode